也想出现在这里? 联系我们 吧!
淘主播区块AD-淘主播区块

再再再提业务指标设计的原则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最近,开始了人生中第N次的指标设计。这还真是件“温故知新”的趣事。

原则一、认清指标的应用场景

这一点虽然很重要,但在过去我并不认为是第一重要的。而这次,我把它提到第一位。最笼统的场景分法,可以分为“分析型指标”和“考核型指标”,后者是前者的子集。

“分析型指标”是对业务运行的量化描述,理论依据是“没有量化就不能改进”的管理观念。以“量化一切可量化的环节”为目标。因此数量多,形式丰富,可以有许多创新。

创新可以来自计算方式,比如客单价的计算是算数平均数,可以改成中位数,就避免了数据偏态带来的偏差。也可以来自维度的细分,比如客单价变为成交额头部10%用户的客单价。也可以来自业务环节的细分,比如将下单转化率细细拆解为用户路径中每个环节的转化率。

“考核型指标”不仅是对业务的量化描述,更重要的是“管理抓手”。理念依据是“管理与决策必须有数可依”。它对指标的准确性(效度)、精确性(信度)、可理解性、可执行性、稳定性上要求更高。数量应大大少于“分析型指标”。

尤其要强调可理解性和可执行性:

可理解性指公司从高层到基层,都能对指标含义保持一致的理解。比如,指标名字叫“销售额”就好于叫“GMV”

可执行性指业务的执行动作能在指标数值上获得反馈,并且要尽量及时和敏感。比如,用“商品畅销率”来做考核,就不如用“商品滞销率”,因为让商品畅销有多重原因多种动作,而解决滞销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卖不出去的东西先下架。

目前我自己对考核型指标的重视程度要远大于分析型指标。

原则二、考核指标一定要能“细拆”

“考核型指标”在落地应用的过程中,一定会需要“细拆”,不然对于组织成员来说,指标所代表的要求和自身的能力容易出现错配,那么管理动作便很难落到实处。

要能细拆,那么指标就要能够组合维度进行下钻,或者多指标间能形成推演关系。推演关系我指的是数学运算关系或者因果关系。为什么没有相关关系?因为没有方向性的关系,不能叫做能“推演”。

要能细拆,指标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还需要具备细拆之后的稳定性。

比如,若是有些指标,在维度下钻到更小的维度空间后,计算对象会出现大比例的空值或者异常值,导致汇总的数据失真,那就说明这个指标的稳定性不够。

比如,有些指标在回溯历史的时候,因为各种原因,历史数据质量差,导致计算的数值不可信,那么这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好指标。

原则三、考核指标够用就行,越少越好。

屏幕前的你,不妨自问:每天看几个指标?能说出几个指标的数值?

我想,能讲出5个数值的人屈指可数。那么,怎么样在这有限的5个格子里(决策大脑认知数据的内存),填上最关键的指标,以此发挥出出数据驱动决策的最大效应,才是分析师要思考并实践的。

不求大而全,而是挑选出与公司发展阶段相匹配,并具贴合半年左右战略目标的指标,会是个好思路。

原则四、考核指标必须在公司上下层间都容易理解

这一点在上文中已有表述。要把握住指标名称符合规范,名称和口径都易理解。每个指标都有个以“统计周期+计算方式+修饰词+对象+标量”为结构的全名。当然,谁都不愿意买羊肉串时说“西尔勒-阿普杜-卡内尔-尤瓦尔-买买提,给我10串烤羊肉”,而是说“阿提,10串羊肉”。指标“简称”需要做到在有共识的场景下,准确简短地表达。甚至是代称,“老板,10”。

原则五、考核指标波动与业务动作强相关

首先,把业绩结果指标和过程指标区分开。

其次,从过程指标里,挑选更能反应策略效果的指标,即“抓手指标”。这是我们想要的考核指标。

原则六、考核指标数值一定要有“单调性”

放在最后的,往往是第二重要的!

指标要有单调性(通过口径或者数学转化实现),或者说是有“方向性”,即要么越高越好,要么越低越好。有方向性的指标,才能让业务执行效率提升。“中间态”的指标做考核,会导致执行动作摇摆,弊大于利。

比如,大家都网购,但网店要是以“售罄率”作为考核指标,就不合适,因为高了,意味着货没有备足,造成了销售额损失,低了也不好,说明东西卖不掉,造成存货积压。当然,出清尾货的情况除外。

使用需知
淘主播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更不对您的投资构成建议。
淘主播所有资源均是用户投稿及网上搜集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本站不作文件存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请勿作他用。
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发送邮件至[email protected] 或者 留言反馈 ,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。
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到你: 隐私政策 | 用户协议 | 进圈交流 | 服务市场 | 帮助中心
数据运营

游戏行业回本数据模型分析

2021-8-14 9:08:57

数据运营

品牌CDP:从自建数据资产到消费者深度运营

2021-8-14 11:21:54

搜索